2019年12月,中央、国务院印发《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加快建设芜湖马鞍山江海联运枢纽。2020年1月,省委、省政府印发《安徽省实施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行动计划》,进一步明确推进芜湖马鞍山江海联运枢纽建设,提升江海联运中转功能。如今,在《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印发即将四周年之际,马鞍山市交通运输局党委书记、局长唐杰作客在线访谈,介绍马鞍山市交通运输局围绕“一”字赋能、港航建设提质速,“拓”字发力,助企降本兴货源,“高”字强基、船港治污聚实效,“争”字奋楫、多方协作汇合力,深入推进马鞍山市江海联运建设高质量发展。
2019年12月,中央、国务院印发《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加快建设芜湖马鞍山江海联运枢纽。2020年1月,省委、省政府印发《安徽省实施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行动计划》,进一步明确推进芜湖马鞍山江海联运枢纽建设,提升江海联运中转功能。如今,在《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印发即将四周年之际,马鞍山市交通运输局党委书记、局长唐杰作客在线访谈,介绍马鞍山市交通运输局围绕“一”字赋能、港航建设提质速,“拓”字发力,助企降本兴货源,“高”字强基、船港治污聚实效,“争”字奋楫、多方协作汇合力,深入推进马鞍山市江海联运建设高质量发展。
问:2019年,《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加快建设芜湖马鞍山江海联运枢纽。长期以来,马鞍山市拥有一江两岸、深水近海的区位优势,与沪苏浙交通来往密切,在“十四五”时期,马鞍山市将如何加强港口航道建设,促进港航一体化发展?
答:2022年7月25日,马鞍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马鞍山市推进江海联运枢纽建设工作方案》,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以芜湖马鞍山江海联运枢纽建设为统领,以集装箱江海直达和大宗货类、特种货类江海联运为核心,以推动一江两岸港口协同发展、优化枢纽功能布局为抓手,全力打造马鞍山江海联运枢纽,全面建成协同长三角、辐射中西部的内河枢纽港,为马鞍山市打造安徽的“杭嘉湖”、长三角的“白菜心”提供坚实支撑。今年1至10月份,马鞍山港累计完成货物吞吐量11131.74万吨,同比增长15.02%,创历史同期新高,提前2个月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已持续8年保持亿吨大港地位。其中,集装箱和外贸吞吐量分别完成13.5万标箱和873.97万吨,同比分别增长61.9%和1.83%,外贸、货物、集装箱吞吐量分别居全省第1、3、4位。主要做法是:
坚持“一张图”规划布局。全面启动《马鞍山港总体规划(2016-2030年)》修订工作,突出“一江两岸,双核九区”总布局,重点考虑多式联运布局和港区功能优化,强化与长三角港口及其他沿江、沿海港口的衔接,着力从规划层面落实港航高质量发展要求,打造在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力的长江干线主要港口。前期勘踏、调研已结束,正结合我市产业发展规划、国土空间规划和长江水下地形测绘变化,汇总形成修订初稿。
坚持“一盘棋”推动建设。2023年以来,我市已完成水运固定资产投资3.73亿元,提前完成全年目标计划。芜马江海联运枢纽重点项目-港口集团9号码头技改项目一期工程已竣工验收,二期工程主体已完成,三期工程已准备开工;马钢港务原料总厂码头主体工程已完成,开始筹划卸船机智能控制系统设备改造;和县石杨码头、中正码头工程均已全面开工建设,含山濡须港码头改扩建项目已完成施工图审查,即将开工建设。
坚持“一体化”统筹养护。牵头完成裕溪河、芜申运河、青山河、滁河4条界河航道的养护范围划分,分别与合肥市、芜湖市、宣城市、滁州市航道管理部门签订航道养护划分协议,长三角水运网络一体化进一步完善。编制年度航道养护计划,定期公布航道维护水深,开展芜申运河航道2处浅点隐患排除“回头看”,构建了标准化的航道服务体系,今年以来,开展航道巡查里程累计达5338公里。
问:从江海联运建设来看,多式联运是一种新兴的物流方式,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从绿色港航发展来看,水路运输又是一种平均能耗小、污染少的运输方式,请问马鞍山市是如何引导多式联运项目建设的,怎么服务货主企业采用水运发运货物?
答:目前,马鞍山市已成功申报3个多式联运示范工程项目。其中,第二批多式联运示范工程项目1个,即马钢多式联运示范工程项目;省级多式联运示范工程项目2个,即快捷物流多式联运示范工程项目、江一国冠多式联运示范工程项目。目前马钢物流和快捷物流多式联运示范工作项目已建成运营。马钢物流多式联运示范工程项目于2017年入选交通部、发改委第二批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并于2023年7月顺利通过交通运输部验收;快捷物流多式联运项目被列为安徽省批示范工程项目,于2022年5月顺利通过省级验收。在服务货主企业上,主要做法是:
拓展“皖货马运”引源。在市经信、商务等部门支持下,加强港口企业与制造企业交流坚持生态优先●推进绿色港航高质量发展,宣传港口最新物流政策,帮助货主企业梳理运输成本。召开全市“船-港-企”对接座谈会,邀请外贸企业、班轮公司、集装箱码头及货代企业参加,满足多样化、个性化需求,量身打造“1+1”定制服务方案。今年来,上门走访20多家外贸企业,推动“马货马运”;另鼓励港口企业拓展外地货源从我市集并中转,发挥郑蒲港物流通道作用,吸引合肥、滁州等地货源从郑蒲港中转,进而“皖货马运”。今年来,吸引新增港口集装箱货源企业近30家、箱量6400多标箱。今年1-10月,郑蒲港完成集装箱吞吐量36466标箱,同比增长136.45%。
拓展“航线新辟”增源。巩固强化已运营内外贸航线,努力开辟新区域、新线月重启水运口岸外贸直航来,在海关边检等多方配合下,做好口岸通关、“抵港直装”等工作,持续优化口岸营商环境,保障出口货物快速通关。截至11月末,我市已完成外贸直航船舶28艘(含外籍轮10艘),累计17万吨外贸货物运往香港、日本等地,节约货主企业物流成本850多万元。近期新开通的江淮运河,构建了纵贯豫皖苏、平行于京杭运河的第2条南北水运通道,我市至皖北的水运里程缩短近400公里,借此积极向企业推介,拓展淮河水系航线。近日,我市宝武环科马鞍山公司首批2000吨高炉矿渣微粉经江淮运河运往蚌埠等地,既开辟了新航线、压缩了运输成本,也提升了产品竞争力,助力企业开拓更多腹地市场。
拓展“水水中转”聚源。利用我市长江段水上过驳作业取缔契机,抢抓鄱阳湖采砂区启动有利时机,鼓励有区位优势的港口企业利用我市深水航道岸线资源优势,积极拓展江海联运、水水中转相关业务。今年1-10月份,我市新增水水中转的港口货物吞吐量达1000多万吨,其中90%份额源自郑蒲港西梁山作业区码头,也带动了西梁山作业区港口货物吞吐量的快速增长。
问: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加快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等调整优化。”请问马鞍山市港口、航运方面有没有什么具体的措施?
答:坚持抓行业环保,流域生态环境持续向好,马鞍山市船舶和港口污染整治工作总体上,保持全省领先。2020年12月,建成了八百里皖江首座船舶污染物集中接收站,从水路健全了船舶污染物“船-港-城”一体化链条,与沿线码头固定设施接收实现优势互补,无缝衔接;在全省率先实施船舶污染物“收集-接收-转运-处置”全链条免费政策;同年12月,代表安徽省一次性通过交通运输部等四部委组织的船港污染突出问题整治工作落实情况验收,省交通运输厅在我市召开船港污染整治工作现场会,推广我市经验。在绿色港航发展中,主要做法是:
高要求完成改造。2021年5月,发改委和交通运输部联合印发了《关于编报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建设(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方向)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2021年船舶污染治理项目投资计划的通知》,长江航务局配套下发《长江经济带运输船舶岸电系统受电设施改造推进方案》,明确指出,计划利用5年时间,完成长江经济带11省运输船舶的岸电系统受电设施改造,其中2021-2023年,完成内河集装箱船集装箱问答、滚装船、1200总吨及以上干散货船和多用途船,以及海进江船的改造;2024-2025年,完成600-1200总吨内河干散货船和多用途船改造。马鞍山市在2023年5月5日,就已经完成了最后一艘海进江船的改造工作,比交通运输部计划时间提前了两年半,在全省率先完成此项工作。马鞍山市累计改造船舶552艘,申请中央预算内补助资金3389.82万元。其中,1200总吨以上货船356艘、600-1200总吨以上货船172艘、海进江船24艘。今年前10个月,全市船舶岸电累计使用10314次、用电量44.29万千瓦时,折算碳减排达120.47吨。
高比例推进使用。在全港推广使用“长江经济带水污染物联合监管与服务信息系统”,实现船舶水污染物全流程电子信息化监管和电子联单闭环管理;印发《长江马鞍山段防污染联合监督管理办法》,明确交通、环保、港航、海事等部门监管职责,建立船舶和港口污染联防联控体系,推行线上线下联合监管,共同努力提高船舶污染物转运处置比例。目前全港船舶污染物转移各环节运转良好,每月转运处置比例均达。今年1—10月份,全港已累计接收船舶污染物214吨、生活污水15568立方米、含油污水389立方米。
高标准抓好整改。按照市环委办整改清单,认真完成港航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验收,对涉及港口和船舶的污染问题进行梳理,督促限期整改,截至今年10月,14件(项)问题均完成闭环整改并通过验收。联合交通执法部门,同步开展了全市港航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大排查大整治,排查立行立改问题70余件、限期整改问题4件,排查出的问题均及时报送问题清单,并督促企业限期进行整改。今年来,检查港口、水运企业1496家次,到港船舶3792艘次,实施涉污处罚33起、罚款金额19.46万元。
问:在全面进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中,在进一步放大马鞍山港拥江达海的优势,为芜湖马鞍山江海联运枢纽建设蓄力赋能方面,有哪些综合性保障举措?
答:习高度重视港口发展,强调“要充分发挥内河航运作用,发展江海联运,把全流域打造成黄金水道”。今年,省委省政府提出“向海而兴、借船出海”,放大我省沿江达海优势。“以港兴市”仍是马鞍山市发展重要战略之一,我们将努力强化港口、水运的生态要素保障,着力提升综合服务水平、船员队伍素质、船舶检验质量,筑牢水运安全屏障,让港口、水运发展成为推动马鞍山市经济高速发展的“重要引擎”。主要做法有:
争取惠企政策有力。在市委市政府支持下,积极向省发改委、交通运输厅争取,在省政府《关于进一步提振市场信心促进经济平稳健康运行的若干政策举措》(皖政〔2023〕13号)明确,将进出马鞍山港的集装箱运输车辆纳入全省高速公路收费减半政策优惠名单,实施来,已惠及车辆3282台次,减免费用32.5万元。
争取人才引进聚力。持续多年举办全市港航物流专题培训,邀请港口、物流等方面知名专家授课解读,组织赴先发地区港口实地研学,提高从业人员实干能力。着力优化船员队伍建设,2023年马鞍山新增1家船员培训机构,马鞍山市船员管理“培考发”一体化获省级主管部门通报表扬,2023年8月,安徽省船员实操考试考点管理集中研讨会在马鞍山市召开。
争取航运保障助力。强化船舶检验科学管理,严把船舶质量安全关,今年以来,已累计检验营运船舶1054艘,为94艘交易船舶提供预检服务,累计转入我市84艘、我市转出30艘。开展2023年度全市港航企业安全生产大培训大教育,累计开展培训17场次、参培1868人次,有效提高了港航企业从业人员安全生产意识,进一步夯实行业安全生产基础。集装箱问答